开云2023-12-28

  师资体系     |      2024-02-11 23:13

  开云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粤府〔2021〕55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粤府〔2021〕63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市、县、校三位一体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促进各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升教师培训质量,我局研究制定了《江门市“十四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和教研员队伍建设,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粤府〔2021〕55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粤府〔2021〕63号)等文件精神,在总结我市“十三五”期间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江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江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教师培训扎根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根本定位,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顶层设计和一体化建设,从科学规划、聚焦重点、夯实责任、强化保障等方面着手,以提升教师培训质量为核心,健全教师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为实现我市教育领域“人才倍增”工程目标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校长、教师和教研员专业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建强一支“能教善研”的教研员队伍。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及教育管理干部的教育管理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研员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一)建立健全市、县、校三级校长、教师、教研员队伍协同推进的培训培养新体系。

  1.搭建完善市县校联动的教师培训支撑体系。形成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学校三级联动、整体推进、协同创新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支撑体系,发挥市级教师发展中心的统筹指导作用,发挥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在本地教师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发挥以江门特色教师发展学校集群为基础的教师发展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实践”导向,推动培训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2.建立健全分级负责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形成市、县、校分级负责,分工明确的教师培训体系。市培项目主要开展骨干教师校长能力提高、名师名家培养等培训,统筹组织和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全员培训,市级按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10%左右开展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各县(市、区)主要开展全员培训,统筹指导中小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学校主要开展个性化校本研修。

  3.建立规范分级分层的关键人群梯度培养体系。形成围绕新锐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三层关键人群的市-县-校三级梯度培养体系。市、县、校分设以上三层项目,原则上市一级培养对象需为县级认定对象,县级培养对象需为校级认定对象。三级协同培养,壮大基础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基数。

  (二)实施分层分类、分科分段精准培训,搭建校长、教师、教研员梯队成长新生态。

  (1)序列化开展干部分层培训。市、县两级组织开展后备干部、新任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骨干校长培训、名校长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五阶段分层培训,围绕区域教改、学校管理、师生发展等维度开展校长培训研修,分别达到熟悉岗位、胜任岗位、建立标准、成名成家、发展引领的培养目标。

  (2)个性化开展干部专题培训。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需要,分内容开展教育管理干部的专题类培训,针对性提升能力。

  (1)规范化开展教师分层培训。组织开展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新锐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工程、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五阶段分层培训,分别达到熟悉岗位、胜任岗位、学科引领、成名成家、引领改革的培养目标,市、县、校三级协同建立与完善新教师、青年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名班主任)、教育家型教师梯队成长体系,构建教师成长新生态。

  (2)专业化实施教师专题培训。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需要,分学段分学科开展教师专题培训,重点举办乡村教师提质专题、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专题、师德师风专题、信息技术专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科研专题等培训,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师、紧缺薄弱学科专题培训。

  (3)精细化落实校本研修。通过开展具有江门特色的校本研修及教师个性化线上选学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内功。

  (1)品位化抓牢教研员全员培训。创建江门特色“教研训一体化”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体系,健全教研员全员培训和3年一周期教研能力提升研修制度,每位教研员每年接受培训累计不少于90学时。支持教研员参加国内外教研交流与合作。

  (2)专业化抓实教研员分层培训。开展新任专(兼)职教研员、骨干教研员两项分级培训,分别达到胜任岗位、带动引领的培养目标,同时开展教研员专题类培训,提升专项能力。

  基于省级教研基地及学科教研基地的研究,推进市级、县级教研基地及学科教研基地的研究,大力促进县级学科教研基地的建设,引领我市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好示范引领。

  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探索信息化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时空融合、形式融合、内容融合、技术融合和活动融合。

  1.落实后备干部培养工程。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需要,物色一批年轻力强的教育管理后备干部,开展教育管理后备干部培养开云,结合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分别培养学校中层后备管理干部和校级后备管理干部。

  2.办实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工程。落实校(园)长持证上岗要求,市一级负责新任(含拟任)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各县(市、区)负责本区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及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培训要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学习(150学时)、跟岗实践(90学时)、远程研修(30学时)及案例研究(30学时)四个模块。

  3.压实骨干校长培养工程。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校长,针对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等六个方面开设培训课程,帮助校长总结办学经验、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培养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人员可推荐进入名校长培养工程。

  4.扎实名校长培养工程。遴选一批富有潜力的骨干校长进行培养,帮助校长反思办学治校效果,凝练办学思想,重点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卓越领导力,能办出优质名校的名校长,培养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人员可推荐进入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

  5.夯实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对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校(园)长,进行个性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校长;通过培训,成长为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教育风格的“大先生”。

  6.抓实业务发展专题研修工程。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需要,按业务内容开展校(园)长、书记或教师培训管理者、培训者等群体的培训。

  1.系统化实施新教师培训工程。建立市、县、校三级分级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四大方面。市教师发展中心制定《江门市中小学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手册》,并作为我市新教师培训考核依据。通过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夯实各级新教师培训实效,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表现优异的人员可进入新锐教师培养工程。

  2.序列化开展新锐教师培养工程。市、县、校三级分别设置新锐教师培养项目,将入职3至5年的优秀青年教师纳入新锐教师培养行列,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培训。市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市级新锐教师培养结业标准,县(市、区)根据市级标准设定县(市、区)培养结业标准,原则上市级培养对象是经县(市、区)培养且表现优秀的学员,县级培养对象是经学校培养后的校级新锐教师。经培养合格的新锐教师可进入到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3.精细化推进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市、县两级根据区域内各学段各学科专任教师的规模分别设置骨干教师培养项目,课程主要是提高学员的学科专业素养、了解教育教学改革动向和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等,为中小学校、幼儿园培养一批教育教学能手、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市级主要组织实施高中阶段学科骨干教师及部分初中学科骨干的培训,县(市、区)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和幼儿园阶段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养过程表现优秀的人员可进入到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工程。

  4.个性化实践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工程。市、县两级分别设置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项目,在优秀的骨干教师中遴选教学业绩优异的教师和教育成效良好的班主任,通过培养课程帮助其总结工作经验、提炼个人教育教学风格、拓宽教育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助推成为在全市乃至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原则上市级培养对象须获得县级教学名师或名班主任荣誉。

  5.理论化探索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开云。在省市级名教师、名班主任中筛选一批教育教学业绩优秀、专业素质超群的种子,通过个性化指导,培育一批具有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实验能力,能总结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形成教学风格,并使之系统化,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能引领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育人才。

  6.合理化开展专题类培训工程。根据每年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分群体开展各类专题培训。重点加强师德专题、乡村教师提质专题、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专题、信息技术专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科研主题培训,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师、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等群体的培训。

  7.规范化实施校本研修工程。建立与学校整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相统一的校本培训制度,结合学校发展规划设计“一校一案”、依据学科教学目标设计“一科一策”、根据教师个人成长方向确立“一师一题”,广泛利用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1.聚焦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核心问题,创新教研员分级培训机制。围绕新课标实施、新教材使用和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等问题,组织市学科教研员、区学科教研员、学校学科组长分级分类培训,开展主题式学科联研活动及跨学科教学展示活动。

  2.聚焦区域教育教学关键问题,拓宽教研员专项培训视野。聚焦教育教学难点,以提升教研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科专家型教研员为目标,在角色定位、关键能力、教研组建设、校本教研、职业困惑与突破等方面更新教研理念,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1.勇立潮头。推进一批省级省级学科教研基地、校(园)本教研基地、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信息化中心学校建设,发挥省级集群学校示范引领作用。

  2.开拓创新。创建一批市级学科教研基地、校(园)本教研基地,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校、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推进市级示范学校等开云,引领全市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与实施。

  3.脚踏实地。打造一批县级学科教研基地,培养优秀学科教研团队,促进全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1.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三个课堂建设及“粤教同一堂课”应用建设,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2.发挥平台矩阵作用。基于江门市中小学教师管理平台、江门市教育教学直播平台、江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江门市教研平台、江门市特殊教育管理平台等平台矩阵,开展江门五邑名师大讲堂、基础教育精品课堂教育教学资源征集等系列活动。

  3.打造优质品牌项目。充分利用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等赛事、“南方教研大讲堂”“五邑名师大讲堂”“省百学员巡回讲学”等平台,为青年教师展示教育教学风采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本地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的品牌项目,对获奖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绩效奖励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小学校(园)长、教师、研训人员培训纳入当地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优先保障。各教师发展中心要做好工作人员配备,指定专人负责教师培训工作。中小学校要加强校本研修力度,提升校本研修专业度,开展教师个性化研修。教师参加培训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定期注册的重要条件,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落实。

  强化市级统筹,建立教师培训市级统筹管理机制,保质保量完成教师培训目标。实行培训项目统筹,市级统筹培训项目设计、课程设置、培训师资,县(市、区)具体执行;加强项目实施机构管理,实行市级统一招标,县(市、区)具体管理制度;统一培训平台,所有项目在市中小学教师管理平台发布,学员须登陆平台报名参加培训。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相关政策要求,每年按照“不低于本地教师工资总额2%”的数额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中小学(含幼儿园)要统筹公用经费优先保障教师培训,生均公用经费提标部分的50%用于教师培训,确保资金来源,使更多老师得到高质量的专业培训。

  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培训需求调研、项目立项、实施监管、绩效评估机制。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制定培训经费使用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建立教师培训工作定期通报制度,确保每位教师每年接受培训累计不少于90学时。

  实施分层分类、分科分段精准培训,建立与完善校长、教师、教研员梯队成长体系

  到2025年,全市教育人才要实现超2万人目标, “十四五”期间梯次培养各类教学名师8000人以上。

  乡村教师提质专题、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专题、师德师风专题、信息技术专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思政课专题、紧缺薄弱学科专题培训等。

  省教育厅制定指导意见,市教育局制定工作指南,县(市、区)教育局指导学校开展